艺博会 | 常青画廊参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展 | 展位:Hall 2.1 P20
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2019
Galleries「藝廊薈萃」
Hall 2.1 Booth P20
贵宾预览 Private Days
6 / 11 - 6 / 12 | 11:00 - 20:00
开幕日 Vernissage
6 / 12 | 16:00- 20:00
公众开放 Public Days
6 / 13 - 6 / 16 | 11:00 - 19:00
展会地点 Venue
Messe Basel,Messeplatz 10
4058 Basel,Switzerland
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单色系(黄色)》Monochrome (Yellow),2014,纤维玻璃,颜料,121 x 121 x 84 厘米
安尼施·卡普尔,1954 年出生于孟买。他在七十年代搬到了伦敦,且现在仍在那里工作与生活。卡普尔于1990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年轻艺术家 Duemila奖,于1991 年获得英国透纳奖。卡普尔在2001年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他因其在视觉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而被予荣誉爵士头衔。
卡德尔·阿提亚
KADER ATTIA
▲《方法与控制》Measure and Control,2013,玻璃橱窗,动物标本(猴子),面具,物品,213 x 180 x 67 厘米
卡德尔·阿提亚,生活工作于柏林和阿尔及尔。他于1970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阿尔及利亚家庭,他的童年一直在巴黎市郊和阿尔及尔的巴布瓦迪市度过。他在巴黎学习哲学和美术,于1993年在巴塞罗那应用美术学校工作了数年。他的童年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往返,在信奉天主教的欧美世界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之间穿梭,这种经历对于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他在刚果(金)和委内瑞拉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扩展了他的眼界。他的作品针对的是西方思想和非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通过建筑、人文、历史、自然、文化和宗教等体现出来。阿提亚的首次个展于199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举行。他在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上获得了国际声誉。
丹尼尔·布伦
DANIEL BUREN
▲ Peinture acrylique blanche sur tissu blanc et rouge / Le Reste,1975,白色丙烯酸涂料在红白相间的布条上,172.7 x 141.5 厘米
丹尼尔·布伦,创作于1964-1965年的一系列绘画作品作为起点,它们以圆形图案和不同尺寸、色彩的线条组合构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布伦从材料的最优使用以及背景(支撑物)和形式(绘画)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逐渐形成了一种彻底、激进的个人创作风格。在1965年后半年,布伦决定以一种视觉工具来代替涂色的条纹,于是使用工业材料制作了一种8.7厘米宽的垂直条带,使彩色和白色的条带在作品中交替出现。紧接着,布伦进一步简化了作品的视觉构成,他让这一视觉工具有规律地重复,并且排除了任何形式变化——仅允许不同的颜色和一成不变的白色相互交替。此后,这一始终如一的视觉工具开始与各种不同的变量、以及材料和环境等因素相互结合。在此过程中,布伦激发我们对作品和其呈现方式、以及艺术家在更普遍意义上所介入的真实环境和社会气氛展开反思。
劳瑞斯·切克尼
LORIS CECCHINI
▲《μGraph浮雕》μGraph Reliefs,2018,聚氨酯,环氧树脂,尼龙纤维,铝,250 x 170 x 6 厘米
劳瑞斯 · 切克尼,于1969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最近五年生活和工作在柏林,个展遍布世界各地:在巴黎的东京宫,圣艾蒂安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上海多伦现代艺术博物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当代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海德堡艺术大厅,普拉托的Luigi Pecci当代艺术中心和米兰的Fondazione Arnaldo Pomodoro艺术中心。切克尼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便一直活跃至今,是过去十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广为熟知和成熟的意大利艺术家之一。切克尼作品的核心是对空间地域性的一种全新解读:物理空间被解读为一种生物性的、有机的和有活力的东西;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有合理结构的、机械催生的、完美人造的并具有有机结构功能的东西。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
BERLINDE DE BRUYCKERE
▲《无穷II》Infinitum II,2017-2019,蜡,纺织品,铁,木头,玻璃,木头,环氧树脂,152 x 82 x 71 厘米,(铁桌: 91 x 82 x 71 厘米)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于1964年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她至今还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她常在最重要的国际博物馆和机构展出作品,近来的展览包括:“它看似几乎像朵百合”,比利时梅赫伦布斯莱登庭院博物馆,2019年;“地幔”,意大利巴勒莫圣安妮拉教堂和平之墙,2018年;“贝林德·德·布鲁伊克”,芬兰坦佩雷莎拉希尔登艺术博物馆,2018年;“防腐处理”,丹麦奥尔胡斯现代艺术博物馆;2017年;“缝合”,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2016年;贝林德常常使用断裂树枝的蜡膜与人类生活需求相关的物品交叠在一起,凭此将自然的力量置放于最具庇护意味的地方——家庭之中。艺术家对深入了解人类现状的迫切愿望促成了这些雕塑的产生,它们展示了某种典型的痛苦,并探讨了与人类相关的永恒主题,如脆弱、死亡、孤独、痛苦与纪念。
卡洛斯·加莱高亚
CARLOS GARAICOA
▲《建筑拼图》Puzzle Edificio Dividido,2018,黑白摄影打印在拼图上,层压的摄影在铝塑板上,木头,塑胶玻璃,39.5 x 49.5 x 9.5 厘米
卡洛斯 · 加莱高亚,于1967年出生于哈瓦那,他现在生活和工作于哈瓦那与马德里两地。在1989至1994年间,他曾经学习热力学,然后在古巴高等艺术学院(Instituto Superior de Arte, Habana)学习绘画。他通过对建筑、都市化和历史的研究, 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全球尤其古巴的文化和政治问题。他常以哈瓦那城作为主题,而他所用的媒介包括了装置、影像、摄影、雕塑、立体书籍和绘画。卡洛斯·加莱高亚通过处理城市和建筑空间,以切入更加复杂的文化范式,使当下和刚刚过去的历史一一拆解成为符号、痕迹和相关性。加莱高亚透过艺术之棱镜描绘世界,他把自己观察到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关切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他而言,从来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历史存在,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包含了胜者与输家的二元逻辑相悖。
安东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转变II》VEER II,2018,铸铁,152 x 60 x 30.5 厘米
安东尼·葛姆雷,于1950年生于英国伦敦。因其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而广受好评,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人体和空间关系,通过自己与别人身体的融合,直面了自然和宇宙中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雕塑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葛姆雷不断尝试让艺术空间成为一个可以呈现新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地方。葛姆雷曾荣获1994年的英国透纳奖,1999年的南岸视觉艺术奖,2007年的伯恩哈德· 海里格尔雕塑奖,2012年的大林奖以及2013年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1997)和爵士封号(2014)。他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员。此外, 葛姆雷自 2003年起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
席帕·古普塔
SHILPA GUPTA
▲《思想中的思想》Thought Inside a Thought,2017,霓虹灯,直径183厘米,摄影:Ela Bialkowska,OKNO Studio
席帕·古普塔,生于1976年,生活和工作于印度孟买,1992年至1997年期间,她在孟买JamsetjeeJeejeebhoy爵士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作为印度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二十多年来,席帕一直致力关注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公共性。她持续地描绘出社会和心理上的约束给公共生活及记忆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她的作品探讨压制性国家机制的既有权力,以及新媒体幻景带来的社会同质性的危险和“公众舆论”存在的幻觉。她作品中的某种互为主观性通过概念和形式上的联系性来体现,这种联系性是种充满辩证的探究,它包含了对时间、人物、地点或思想的有形融合和抽象扩展——这亦是她两件作品的核心理念。
卡斯滕·霍勒
CARSTEN HOLLER
▲《双重蘑菇窗(十褶)》Double Mushroom Vitrine (Tenfold),2015,不同大小聚氨酯铸蘑菇复制品,丙烯酸涂料,玻璃盘,金属针,玻璃橱窗,粉末涂层金属框架,146.5 x 98.4 x 25.9 厘米
卡斯滕 · 霍勒,于1961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母为德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加纳的比日瓦生活及长大。这位曾攻读自然科学、并钟情于分割法则的艺术家,探索着线条如何穿过平面、并不断衍生出迷人的新形式。霍勒的思维方式规则借鉴了观察和探索的延伸概念。几何学家和实验室工程师仅是这位艺术家多重身份中的两个。他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依靠一种“幻觉认识论”:被更改的精神状态能够加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霍勒来说,蘑菇象征着这种感官之旅,不仅是它们具有的“魔法”效果,更是其藏于地底的复杂构造激起了这位艺术家研究员的好奇心。收藏机构主要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比利时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昂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米兰Prada基金会; 巴塞罗那CalCego – 当代艺术收藏、乌克兰平丘克艺术中心、日本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
汉斯·欧普·德·贝克
HANS OP DE BEECK
▲《魔法屋2》Wunderkammer (2),2018,木头,玻璃,钢,聚酰胺,涂层,混合材料,120 x 41 x 216.5 厘米
汉斯·欧普·德·贝克,1969年出生于比利时的特恩豪特,目前在布鲁塞尔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反映了我们当下的复杂社会,以及回响于其中的与存在之意义和必死性有关的普遍问题。艺术家使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好奇柜(Wunderkammer)的陈列方式,柜子里所陈设的奇珍异宝刻意地呈现出时代错误、且起源过分纷杂。这些展示柜连接了有价值与无价值之物、特异性与平庸性,体现了用故事来赋予无生命之物生命的重要性。对欧普·德·贝克而言,人类以一种悲喜剧式的方式搭建着周围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欧普·德·贝克渴望通过刺激观众的感官感受,邀请他们真正地进入他的图像。他试图创造一种视觉虚构的形式,以传达出那交织着惊奇、静默和自省的片刻。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 《利马-衣服 No.1》Lima - Vestizione n.1,2018,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210 x 125 厘米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1933 年生于意⼤利⽐耶拉。1965年至1966年间,他创作了一组名为《迷你物品》的作品,被视为“贫穷艺术”运动的奠基之作,皮斯特莱托也成为这一运动的核心力量与领军人物。九十年代,通过“公共艺术计划”,以及创建于比耶拉的艺术城市-皮斯特莱托基金会和理念大学,他将艺术与社会各领域积极地联系起来,旨在激起与制造“有责任的社会变化”。2003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2004年,都灵大学授予皮斯特莱托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值此时机,他也宣布了自己最新创作阶段,“第三天堂”。2007年,由于“作为一名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贡献给艺术,创造出给世界带来全新理解方式的、划时代的艺术形式”,皮斯特莱托在耶路撒冷获颁沃尔夫艺术奖。2013年,巴黎卢浮宫举办其个展“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一年——世间天堂”。同年,他在东京获颁“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的绘画奖。2014年,在意大利当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其“第三天堂”的标志符号进入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大厅。2015年5月,他被授予古巴哈瓦那艺术大学的荣誉博士。
帕斯卡尔·马尔蒂娜·塔尤
PASCALE MARTHINE TAYOU
▲《帕斯卡尔玩偶》Poupée Pascale,2019,水晶,混合材料
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1966年出生于喀麦隆的恩康桑巴,生活和工作于比利时根特。他自九十年代后便蜚声国际,尤其是在参加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2002年)和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和2009年)之后。他参加了许多国际展览和艺术活动,其中包括:达喀尔双年展(2018年);第五届卢本巴希双年展;Hangar Picha(2017年);都灵三年展(2008);光州双年展(1997-1999);圣达菲双年展(1997);悉尼双年展(1997);哈瓦那双年展(1997-2006);利物浦双年展(1999);柏林双年展(2001);圣保罗双年展(2002);明斯特双年展( 2003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3年)和里昂双年展(2002年至2005年)。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的作品尤其关注“位移”,并始终与旅程以及自我与他者的相遇紧密相关。对艺术家来说,旅行者不仅代表一种文学情境,而且代表一种能够颠覆我们的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心理状态。在塔尤的最新展览中,他用漂浮在空间里的吹制玻璃做的娃娃创造出一片挑战引力的“森林”。
邱志杰
QIU ZHIJIE
▲《神话地图》Map of Mithology,2019,中国墨水在纸上,245 x 125 厘米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和北京。他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现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个展包括:“文字生涯”(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金泽,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不羁之旅”(凡阿比美术馆,埃因霍芬,2017);“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独角兽和龙”(奎利尼斯坦帕里亚美术馆,威尼斯,2013);“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等。近期群展包括:“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2018);“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等。他曾参与哥德堡双年展(2013);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横滨三年展(2005);圣保罗双年展(2002,2014)等。他曾参与策划:中国首个影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杭州,1996);1999-2015年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下展览“后感性”系列;第9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7)等。
何塞·雅克
JOSE YAQUE
▲《蓝色法雅节》Falla azul I,2019,丙烯酸涂料,搪瓷布面,240 x 420 厘米
何塞·雅克,于1985年生于墨西哥曼萨尼约。自2006年起,雅克创作的绘画类型让他和同时代的绘画者区别开来。他的出发点基于“起源”,“创造”和“生成”的观念。他的探索向绘画,装置和影像领域拓展,并不试图假装纪念或是超越所谓的观念,而是和它们产生对话。艺术家所赞成的“自然演变非能适应个体,同样的,我的作品也做不到。”
北京 BEIJING | 正在展出
圣吉米那诺 SAN GIMIGNANO
Via del Castello 11
53037 San Gimignano (SI)
Tel. +39 0577 943134
周一至周日开放 Open from Monday to Sunday, 10am-1pm
穆琳 LES MOULINS
46 rue de la Ferté Gaucher
77169 Boissy-le-Châtel (seine-et-Marne)
Tel. +33(0)1 64 20 39 50
周三至周日开放 Open from Wednesday to Sunday, 12 midday - 6 pm
哈瓦那 HABANA
Rayo 108 entre Zanja y Dragones
Barrio Chino, Centro Habana, Cuba
Tel. +53 58692922.
周一至周日开放 Open from Monday to Sunday, 10am-6pm
▼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常青画廊全新官方网站,了解更多;
Follow us on: